进入秋天之后,特别是碰到阴雨连绵的天气时,大脑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就会相对增多,人的情绪也就低沉消极。为摆脱这种状态,我们不妨做好以下功课。

  要有充足的睡眠

  尽量争取在晚上10点前入睡;中午适当“充充电”,小睡10到30分钟也利于化解困顿情绪。

  多吃“好心情”食物

  莲藕、莲子、小麦、甘草、红枣、桂圆等,这些食物有养心安神的作用,对舒缓焦虑、抑郁很有帮助。香蕉因为富含一种称为“好心情”的复合胺,成为秋季忧郁症的最好“解药”。

  另外,富含钾、镁以及铁等元素的食品,如南瓜子或葵花子以及一些有健脑活血作用的食物,如鱼类、蛋类、豆制品、核桃仁、牛奶等,都有利于调节情绪。

  要有宽容心

  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会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这也不利于情绪的调节。

  经常放松,多做户外活动

  多接触大自然,多运动可以对神经系统有良好的调节和安抚,消除烦人的秋郁。经常做一做静心课也可以让身心保持舒坦平和的状态。放松可以降低交感神经的冲动,平抚情绪、安定心神,更能有效帮助睡眠。打哈欠、伸懒腰、深呼吸等都是人体自动的放松机制,差别在于程度不同。

  中医认为:冬季是阴盛阳衰的时节,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而阳气是生命之源,不可损耗。所以,要在冬季养出好颜色,先要做好“阳气收藏”、“养肾防寒”的养生功课,只有储藏足够的气血,我们才能有足够的美丽资本。

  冬季,草木凋零,万物蛰伏,生命活动趋向于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这时阴气盛极,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变化潜藏于内而虚于外,那么对形体、器官等有形物质的保护也相应减弱了。另外,根据中医五行的原理,冬季为水,对应于肾,所以冬季养生、养颜的头等大事就是要注意养肾。第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冬季都是阴湿、寒冷的特点,万物阴阳的变化是阳气藏于内,着眼于一个“藏”字。人体也是如此,要“收藏”体内阳气。

  冬“藏”以养肾为先

  前面我们说过,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而肾脏的主要功能就是“养藏”。此时,肾既要为维持身体的温度而储备能量,同时又要匀出一部分能量来应付身体正常的活动,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如果此时不小心使肾脏被冬天的寒气所伤,人体就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咽干口燥、头晕耳鸣、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怕冷等症状,还可能影响其他脏腑器官的生理机能。那么,具体来说,冬天该如何养肾呢?

  温水漱口,热水泡脚

  中医认为“齿为肾之余”,保护好牙齿就是保护好肾。冬天经常用35℃左右的温水刷牙、漱口可以减少冷水对牙齿的不良刺激。增加牙齿和牙龈的新陈代谢,间接地养护肾脏。

  肾有喜温怕冷的属性,常言道“寒从脚下起”,每晚用45℃-50℃的热水泡脚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使身体暖起来,保护肾脏不为寒气所伤。

  按摩养肾法

  无论冬夏,女性朋友如果能坚持按揉以下三个穴位,可以使肾精充盛、肾气健旺,强肾养颜。

  *揉关元:把双手搓热之后,右手在关元处按揉50次。能健肾固精,改善胃肠功能。

  *按摩肾腧:也就是我们前面介绍过的搓腰法。两手搓热后用手掌上下来回按摩50次,长期坚持可改善肾虚腰痛的症状。

  *按摩涌泉:中医认为脚是人体肾经、脾经、肝经三条阴经和膀胱经、胃经、胆经三条阳经的交汇点,对全身气血的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脚心处的涌泉穴是肾经的起点,是肾经的首穴。经常按摩脚心,对改善心悸失眠、双脚疲软无力有非常好的效果。

  另外,冬季是补肾的大好时机,可以参照我们在之前介绍的“黑五类”养肾法进行食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