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我科室成立于2005年,是医院重要科室之一,负责全院门、急诊、病房、体检中心的超声及心电图检查,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设有彩超室、黑白B超室、心电图室、运动平板室,拥有一批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的医疗设备,科室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目前拥有副主任医师两名、主治医师两名,医师五名,(其中三名影像专业),从事B超专业数年至数十年,对于腹部、妇科、产科、心脏、血管及浅表器官等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做出准确诊断。为了进一步加强科室的技术力量,不断学习新技术,先后派送业务骨干到湘雅医院、省人民医院等省内外知名医院进行B超、心电图等专业学习,积极参加省级以上学术会议和业务提高班及继续再教育学习,更进一步的提升了业务水平。

       创新和发展是科技兴医的关键,科室在巩固自身业务的同时,坚持开展新项目,新技术,加强了彩超在心脏、血管及浅表器官上的应用,科室学习氛围浓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不断进取、开拓创新,得到广大病友及临床的肯定与好评,科室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将服务质量放在首位,全力为患者提供更准确、更快捷的医疗服务。 

      联系电话:0731-85171167  科主任:陈慧  <侧2楼>

       心电图室现开展常规12导心电图检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24小时动态血压检查。对成人正常心电图,心房异常,心室增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其他室内传导阻滞,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心肌梗死及酷似心肌梗死的心电图,非Q波型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肌缺血,心包炎和心脏手术后心电图,心肺疾病,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房室传导阻滞、隐匿性传导、裂隙现象,心室预激,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电解质、体温、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QT期间的心电图,人工心脏起搏器做出诊断。

 

联系电话:0731-85171167  科主任:陈  慧   <侧2楼>

主要设备简介包括

一:B超:B超是超声显像法的一种,利用探头向人体组织发射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同时将人体各种组织反射的超声波接收还原显示在特定的显示器上,形成图像后辨别人体器官是否发生病变。由于B超对人体无损伤,准确率高,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B超的清晰度表现在所能显示光点灰阶级数的多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B超所能显示的灰阶级数也由最初的8级发展到256以上。各种新型探头如术中探头、腔内探头及多类高频探头的应用,也大大拓展了B超的应用范围。 

  1.美国飞利普彩超及迈瑞DC-6专家版彩超:在高清晰度的黑白B超基础上引入彩色多普勒技术,就形成了彩色B超,简称彩超。彩超可以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图像,既具有二维超声结构图像的优点,又同时提供了血流动力学的丰富信息,在临床上被誉为“非创伤性血管造影”,其要优点有:快速直观显示血流的二维平面分布状态,显式血流方向, 有利于辨别动脉和静脉,识别血管病变和非血管病变,了解血流的性质、方向与速度,能对血流的起源、宽度、长度、面积进行定量分析。匹配了腹部、浅表、心脏探头,广泛应用腹部如:肝、胆、胰、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子宫、附件;腹腔、腹膜后;产科;腹部大血管;心脏:心脏彩超可以诊断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塞、各种病因导致的心肌病、心肌炎、肺心病、晕厥查因、心律失常查因、小儿川崎病、心脏肿瘤、心包病变、甲亢性心脏病等,是冠心病高危人群常规体检方法。对心脏杂音的病因诊断可以提供直观的依据,是心脏病体检的重要手段,同时可指导心脏病的临床用药,还可帮助临床判断垂危病人心功能情况。 此外还可用于血管如:颈动脉、椎动脉;四肢血管;浅表器官如甲状腺、乳腺、眼球、体表肿块等疾病的超声诊断。随着医院的发展及科室业务的需求,我科室将引进更为先进的彩超,我可科室的工作效率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也缩短了患者就诊的时间。

 

  2.在迈瑞两台黑白超的基础上,引进了一台全数字化高档黑白超声诊断系统—日本东芝纳米10,并匹配了腔内探头,它采用先进的数字化超声灰阶成像技术,具有全声场极佳的穿透力、从近场至远场均匀细腻一致的卓越超声,系统通过宽频带变频探头群,优质的宽孔径可变技术和极佳的动态聚集等技术,达到了高精确度的优秀成像水平,其广泛应用于:腹部、妇科、产科、泌尿系、腔内(阴道超声)。

 

     

 

二:二十四小时动态心电监测仪:能长时间地监测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时段,大大提高拾出率。心电工作站包括十二导同步心电图,对预测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有重要意义。利用12导联Holter系统,对心脏进行24小时连续的检查和记录,全天平均10万次心跳情况均可以得到记录。

 

三:运动平板:心电图运动试验是心电图负荷试验中最常见的一种,故又称运动负荷试验,它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常用的一种辅助手段。许多冠心病患者,尽管冠状动脉扩张的最大储备能力已经下降,通常静息时冠状动脉血流量尚可维持正常,而无心肌缺血现象,心电图可以完全正常。为揭示已减少或相对固定的冠状动脉血流量,可心电平板实验通过运动或其它方法给心脏以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心肌缺血,辅助临床对心肌缺血做出诊断。这种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而诱发心肌缺血,从而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试验方法,叫心电图运动试验,目前采用最多的是运动平板试验。其优点是运动中便可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可以检测运动情况下人体的心力储备能力,检查出潜在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运动量可按预计目标逐步增加。 

 

四:十二导日本光电心电图机、手提式北京福田便携式及迈瑞心电图机:充分的运用于心电图的常规检查、危重病人的床旁心电图及大批的体检业务。

 

五:24小时动态血压:使用动态血压记录仪测定一个人昼夜24小时内,每间隔一定时间内的血压值称为动态血压。动态血压监测发现24小时内血压有规律地变化着, 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它们的最高值和最低值。 动态血压与偶测血压相比有如下优点: 

(1)去除了偶测血压的偶然性,避免了情绪、运动、进食、吸烟、饮酒等因素影响血压,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血压情况。 

(2)动态血压可获知更多的血压数据,能实际反映血压在全天内的变化规律。 

(3)对早期无症状的轻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患者,提高了检出率并可得到及时治疗。 

(4)动态血压可指导药物治疗。在许多情况下可用来测定药物治疗效果,帮助选择药物,调整剂量与给药时间。 

(5)判断高血压病人有无靶器官(易受高血压损害的器官)损害。有心肌肥厚、眼底动态血管病变或肾功能改变的高血压病人,其日夜之间的差值较小。 

(6)预测一天内心脑血管疾病突然发作的时间。在凌晨血压突然升高时,最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7)动态血压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与常规血压相比,24小时血压高者其病死率及第一次心血管病发病率,均高于24小时血压偏低者。特别是50岁以下,舒张压<16.0kPa(105mmHg ),而以往无心血管病发作者,测量动态血压更有意义,可指导用药,预测心血管病发作。 

理想的血压控制应该包括整个24小时内的血压,动态血压进行监测,因为无“白大衣高血压 ”和安慰剂反应,可正确地评价治疗过程中休息与活动状态下及昼夜节律以及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可以根据血压高峰与低谷时间,选择作用长短不一的降压药物,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总之,随着动态血压测量方法的应用,使人们对血压的易变性、环境刺激对血压的影响、在诊所测得血压值相近人群中区别高危和低危病人以及降压治疗效果的观察方面提高了认识,为高血压病的临床与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名医介绍

 


陈 慧

   特诊科主任

        毕业于湖南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中华医学会湖南分会会员,超声学会长沙市医学会会员,从事超声专业十余年,先后在郴州地区人民医院、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湘雅医院等知名医院深造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带领科室先后开展了四肢血管超声、腔内超声、眼球超声等新技术。 对腹部、妇科、产科、浅表器官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疑难病例有较高的诊断水平,尤其擅长心脏、血管及妇科、产科的超声诊断。在中国医师杂志、医学临床研究等杂志发表了《二维超声诊断输尿管末端疾病35例体会》、《超声诊断异位妊娠52例分析》、《超声检查对周围型肺部肿块诊断价值》等多篇学术论文。



何平 

主治医师  中华医学会湖南分会会员 超声学会长沙市医学会会员

        掌握了内科诊疗及超声诊断的基础理论和医学知识,具有较高的操作技术水平。对心脏、血管、腹部、产科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超声诊断水平,诸如复杂的心脏疾病、腹腔、腹膜及妇产科方面的各种超声图象都有较准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尤其擅长先心病、内膜病变、异位妊娠、胰腺炎、阑尾炎等急腹症的诊断,乳腺、甲状腺Ca等疾病的诊断也有不凡的造诣。所写论文“无症状性肾囊性病变143例和B超应用于急腹症鉴别诊断的初步探讨”于1993年10月赴大庸市参加的中南六省医学学术会上交流,并刊登在长沙厂矿医学杂志上。


 

张群映

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医疗系,对心脏、腹部都有较高的超声诊断水平。对复杂的心脏疾病,如:心瓣膜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腹腔及腹膜后肿瘤、外伤后脏器破裂及妇产科方面的盆腔实质性肿块、不典型的宫外孕等图象有较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特别是在心血管方面具有一定的专长,掌握了心血管方面的多项检测技术。将心脏B超及心电图有机结合,大大的提高了心血管超声技术的诊断水准。曾在省级、国家级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如《甲皱微循环检测对血管性及功能性头痛的诊断意义》、《B超对妇科盆腔积液体52例临床观察》、《介入性肝癌治疗的新进展》等。其中《甲皱微循环检测对血管性及功能性头痛的诊断意义》获得省供销社1989年科学进步三等奖。《介入性肝癌治疗的新进展》获医院2001年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