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内三科建科四周年之际
引 子
2004年5月28日,春天的脚步刚刚褪去,夏日的阳光已经火辣辣的爬上了当空,坡子街的改建改造已趋尾声,整日轰鸣的机械敲打这古有繁华之地,也渐渐远去,千年前的朱熹逆水而来与河那边张拭在离这不远的江边会面,那是理学史上著名的“朱张会”,旧址现在已是游人如织,隔壁的黄兴路修葺一新现已是商贾云集,在这文商俱盛的繁华都市中央,财贸医院的四合院掩没在这日追夜赶的建设黄尘之中,沉寂已久,忽然爆响出跃人的鞭炮声,火红的鞭炮纸屑飞舞,煞是好看……
这时,离湖南省财贸医院全院只有八名住院病人的冰川时代——这段历史,财医人甚至不愿去回忆——已经过去整整10年之久,在这10年里,以杨利凯院长为首的院党委带领财医人忍辱负重,星夜兼程埋头苦干,杨院长作为我们事业发展的领头雁,更是夙兴夜寐、呕心沥血,多少关于医院生死的重大决策在此作出,多少关乎员工命运的改革策略在此传出,今天他站在医院发展的角度,高瞻远瞩做出成立一个新科室——内三科的决定,那鞭炮声既是一个新生命的欢歌,亦是对财医人的一种鞭策。
第一篇 过去为生计,我们在黎明前奋力前行
当时,医院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逐渐摆脱了命运的桎梏,医院的业务逐渐增多,尤其是内一科、内二科的病人日趋饱和,尤以内二科人满为患,为适应医院发展的步伐和现实的需要,杨院长审时度势,决定成立内三科,消息一传出,不啻于平地一声雷,一时间众说纷纭,冷眼旁观、暗地中伤者众,就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怀疑与希望同在的情况下,迅速地成立了以张翔主任为首的内三科团队。现在我们来看看当时可爱的团队吧:张翔主任年富力强、经验丰富,张坤立护士长和蔼可亲、极具人缘,覃扬程同志胆大心细、最具上进心,梁春艳同志作风泼辣,胡老师沉着冷静……
可是,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开业当天,除兄弟科室火速驰援的八名住院病人,未进一名新病人,当晚,病房里空无一人,安静、静寂得可怕,开业时的兴奋与激动,迅速被现实顶到墙角,可是内三科人没有被吓倒,从此,我们在黎明前奋力前行,大家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张主任更是身先士卒,带头跑社区、找诊所,为联系诊所,他免费坐堂、不计劳酬,只为打开内三科的市场,他上门服务、不辞辛劳,只为让人记住内三科的品牌,烈日下我们挥汗如雨,风雨中我们相依前行,医生和护士结成工作小队,利用下班空余时间深入社区居民点、挖掘市场、培育客户,然而,多少次被不理解的人扫地出门,多少次散发传单被社区居民冷眼奚落,又有多少次,曾庆医生夜雨中奔波三个小时只因患者的一声招唤,又有多少次,我们为一次小小的成功而欢呼,又有谁知道张主任望着科室的现况心酸地说:我想哭。又有谁知道梁春艳医生微笑着转过身去拂去委屈的泪水。我们就这样从容镇定的上路,我们就这样开展工作,孟子曰:君子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所以动心忍性。行弗乱其所为,新生命必然会经历阵痛,张主任为了科室的吃饭问题,愁得把烟抽上了,慢慢的科室病人开始多了起来,静寂的病房开始熙熙攘攘起来,这一个是覃扬程那个社区来的,这个是康培元那个社区来的,那个是曾庆的社区来的……我们如是说,就是在这么辛苦的情况下,张主任还是把专科建设提上议程,希望在未来五年之内把我科建设成以神经、肿瘤为特色的综合性科室。此时,通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科室里汇集了神经、肿瘤、心血管、呼吸、肾内、消化等等病人,而此时,医院内部有一种这样的声音:内三科是垃圾科室,什么病人都收。可是,又有谁知道为事业发展,我们在黎明前奋力前行?让我们振奋的是杨利凯院长、杨丽君副院长等院领导始终从医院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站在坚定支持我们的这一边,我们知道我们离兄弟科室还有很远的距离,专科建设没有起步,人才培养没有起步,但是,又有谁知道,我们是在黎明前奋力前行啊?
第二篇 现在为前路,我们革命人最年轻
时间 业务收入/月 月收治住院病人
2007年8月 27万 43人次
2007年9月 28万 60人次
2007年10月 32万 65人次
2007年11月 35万 55人次
……
这些看起来简单数字堆砌起来的账单,并不起眼,在别人眼中或者轻如蝉翼,可对我们内三科人来说这是四年来的汗水浸渍起来,沉甸甸的果实,我们有时坐下来,喘口长气竟也有些“小富”的心态,不得不说,有时阿Q精神能抚慰一下在谷底挣扎的疲惫躯壳,这些数据意味着我们可以稍稍低昂着头去面对那些曾说我们内三科是垃圾科室的人,这些数据意味着我们可以向长期支持我们科室、关爱我们科室的人汇报。我们终于在黎明前里走了出来,我们可以去看那日出的阳光了。现在,内三科人精神百倍,却依然匍匐着身子开始新一轮的科室建设,准备科室升级改造之旅。
虽历经磨难,随着医院整体的发展,几经搬迁病房,但是内三科永不放弃的精神依旧,虽人员变动较为频繁,可团队主力支柱没有倒,这支可爱的团队是我科崛起的中坚力量。人才的培养走在了前面,“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人才就是科室发展的粮草。我们已经选送康培元同志至湘雅三医院进修微创神经技术,现在,其已经熟练掌握了脑出血血肿清除术、脑室穿刺置管引流等一系列技术,我们将继续选拔人员进修神经介入,肿瘤内科等。科室重视员工的学习,科内人员学习气氛浓厚,唯恐落后,张主任更是亲到北京学习肿瘤治疗新技术,归来,就在我科成功利用生物靶向治疗技术治疗了一位老年胃非何杰盆淋巴瘤——这标志着我院的肿瘤治疗翻开了全新的篇章。这些可爱的同志们现在已经全面掌握了肿瘤化疗技术,在神经内科严重脑出血脑梗塞的救治与康复治疗上,已经跃上了新台阶。
患者作为我们的衣食父母,市场意识深深扎根于内三科人,事实证明,我们实行的两条腿走路,一手抓市场,一手抓医疗质量与专科建设的策略是正确的,在我们团队内部已经达成了积极的认同,市场思维已经成了我们的经常性思维。随着医院整体升级改造的启动,大型设备的到位,提升了医院的竞争力与品位,我们市场开拓更有信心,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市场方案,有意开辟高端市场、专科市场。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虽然进入2008年来,我科每日住院病人约38人,床位利用率约90%,甚至四月份完成出院病人105人,居全院之首,但比兄弟科室,尤其是内二科,我们的人均产值低、床位周转率不高,在利用介入技术这一医院重点推介的新型技术上,“仅仅”在我们医院内部,内三科就在起步上落后于内一科、内二科。科学新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今天技术上的落后,就意味着明天的挨打,内三科深深地意识到我们在整个医疗市场链条上仍是那最小、最弱的一环,仍然是在低端市场上赤裸裸肉搏的匹夫——这深深地刺痛了我们,长期以来我们想改变这种落后的窘况,到目前为止,我们仍旧没有完成这个初期目标,我们离理想还很远,是的,我们还没有真正上路,哪来谈成功呢?然而内三科从来就是在困难中长大的,从来不怕压力,“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张主任常用《国际歌》中的那句“从来就没有神仙皇帝,从来就没有救世主”,战斗中的革命人永远最年轻,我们都有一个目标:为前路!我们没有时间停下来休息,没有时间停下来怨天尤人。
第三篇 将来,为腾飞,像花儿一样盛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随着医院整体战略目标的推进,湖南省财贸医院这个四合院的一切都会改变,古旧的日子和记忆就让他丢进历史的故纸堆吧。国际资本与国内资本的融合,集团化医院的运作,注定湖南省财贸医院在长沙、在湖南医疗产业的沙盘上占据重要的一角,现在医院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事业腾飞的最佳平台,时间就是生命,只要对员工的发展有利,只要对科室的发展有利,只要对医院的发展有利,哪怕只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内三科人将抓住这个发展事业的最佳机会,力争在未来几年实现科室的蜕变化蝶。
现在我们的张主任更加经验丰富,李海云护士长更具潜力,梁春艳等医师团队更加成熟老练,更何况增加了熊华联、邓嵘等新鲜血液,我们可爱的护士队伍更是驾轻就熟。在人才策略上,张主任坚持“跛马论”——之所谓跛马,其一脚废立,必另有一强腿支撑,一个由众多强腿所支撑的团队,必是人中龙凤,所以现在在内三科,我们可以看到那些似乎为其他科室所“弃用”的人儿在这个和谐的团队“人尽其材,如鱼得水”。作为这个团队的主心骨,作为科室发展的“双核”,科主任和护士长在将来将会向管理要效益,以细化、精化管理方法方式,要学会弹钢琴要弹好钢琴。现在,团队成员间互通有无、上下级间言路通畅,通过更加科学的管理,将会使团队的这种在长期战斗中凝聚起来的同志般的精神力量转化为科室效益的源动力。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未来,我们计划在五年内,或者不要五年,亦或许时间会更长些,把我科建设为以神经、肿瘤为主导的现代化科室,全面掌握神经介入的全部内容,参与省内神经介入的科研课题,熟练掌握肿瘤内科新技术,提高患者五年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在肾内透析技术方面要取得初步进展,优化目前所掌握的资源配置,完成并超越医院为科室定下的一年目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员工成长多方面的收益齐丰收,搭上医院腾飞的翅膀,内三科的事业必然像花儿一样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