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学党史 谈心得(一)
学 史 明 理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省社党史学习教育有关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医院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根据医院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要求,医院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特组织全院党员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收到来自在职党支部及离退休党支部共计200余篇学习心得,现刊发第一期,供大家交流学习。
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未来是从今天走向明天的。真正了解过去才能正确认识现在,正确认识现在才能科学把握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这就是今年党史学习教育的终极目标。
何艳玫
医保科主任
党史写的是历史,叙的是奋斗,述的是大道,探索的是真理,启示的是当下,烛照的是未来,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要深入细致了解党的发展历程,涵养对党绝对忠诚的意志品质。广大党员尤其需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学党史、明道理最终要体现到办实事、开新局上。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学习领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重点内容和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坚持学习党史和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贯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我作为医疗机构的一名行政主管,始终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牢记“守护人类健康,实现健康中国”的崇高使命。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指导临床更好的为人民办实事,把我们的温暖送到每一位患者心理,让他们切切实实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早日康复过更美好的生活。
中共湖南省财贸医院委员会第一党支部 何艳玫
张坤立
质控院感科
通过党史学习,我对增强四个自信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现在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感受。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增强道路自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路径。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在一百多年前,我们党的革命先驱就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选择道路,走对道路,坚持道路是拯救国家、建设国家、发展国家的根本路径。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乱世中探索拯救国家,拯救民族的方向,经历了挣扎与迷茫,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近段时间我系统地观看了党史教育片《觉醒年代》,跟随剧情穿越到了一百多年前的纷乱中国,观察风云变局,思考时代命题,体悟初心使命,升华理想信念,在扣人心弦的故事中过往思来,向史而新。觉醒年代用初心、匠心、诚心、史心、艺心熔铸成了有质感的影像语言,追寻跨越历史长河的中华民族精神,彰显了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逻辑。
觉醒年代主要讲述了1915年到1921年中国历经的三件大事,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陈独秀、李大钊两人在天津海河上听到义和团的老英雄给兄弟放河灯时的一番话,看到成千上万的难民,两人坚定了建党的决心,为了河堤上的难民,为了他们能够像人一样的活着,能够获得人的尊严,人的权利,人的快乐,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通过这部电视剧也让我了解了我党早期的一些革命同志,如邓中夏、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等,他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中国革命,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记得剧情中胡适和李大钊的对话,胡适认为社会主义在法国,在俄国都未成功,中国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而不选择美国的资本主义?当时李大钊的回答是:我相信社会主义决不会欺骗中国!事实也给了最好的证明,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真正实现了国家的脱胎换骨,是中国走向辉煌的最正确的道路。
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增强制度自信是人民共克时艰的强硬底气。我是1980年参加工作,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医疗卫生行业己工作了40多个春秋,党对卫生事业的正确领导以及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的飞速发展,我感受最深,也可以讲是身在其中,人民大众健康水平及人均寿命的不断提高,从过去少数人的公费医疗到全民医保覆盖,无不体现了党对人民健康的重视。去年初我们经历了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迅速建立起了自上而下的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全面动员,全民参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尊重生命,救死扶伤,不惜一切代价救治人民群众,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生命至上。而真正串联起政府、企业、群众同心同力的是严密的组织机构,准确的责任分工,默契的集体协作,是对党的领导的绝对服从,对国家制度的绝对信任,才能最终共同赢得疫情阻击战的胜利,相对于国际的疫情形势,更进一步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谈完了制度自信,我想再谈一谈文化自信。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增强文化自信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路径。我们党的发展历程清晰地显示出,文化事业的深度决定经济事业的高度,决定社会事业的广度,决定人类发展的远度。最好的例子就是我们党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博览群书,文笔肆意,除了对军事政治有着真知远见外,在诗词方面的成就更是无与伦比,忆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气势磅礴,坚定自信,坚定的文化自信孕育了伟大的党,繁荣的国。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学习好党的历史,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是我们每位共产党员需坚持不懈的毕生事业。
中共湖南省财贸医院委员会第二党支部 张坤立
邹丹蕊
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科护士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欲知大道,必先为史,鉴往事,知来者。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就要认真学 、细致学、反复学、力求做到学懂、学透、学精、真正做到学以促思、以思促行、以行促效,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就要始终坚守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坚信天下为公、坚持务实担当。
学史明理,就是通过学习国史、党史、启迪智慧、武装头脑。党史、国史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隗宝,是先行者们从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立国、兴国智慧。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党史是增进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精神宝库、深入触摸党史细节,更能看清历史的脉络和规律,才能把握历史的大势和主流,而党史上的波折失误,同样可以引以为戒,防止再走弯路。
学史明理、要始终坚守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政治方向是为我们指引前进方向的指南针和定星盘,党员干部当牢固树立“革命理想大于天”的崇高追求,要随时遵崇党章,遵守党规,不断提升党性修养,要随时向党中央看齐,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时常对准“坐标”,及时校正偏差。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锁定前进的方向,从心底搞清楚“我是谁”,做到学史明理,始终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一路走来,正是一直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政治理论学习、才使得政治政治立场更加坚定、政治方向更明确,才能够获得一个又一个重大成就,才让初心使命栩栩生辉。学好党史,要上好政治理论课,读好有字之书,深入学习思想理论知识,不断用政治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把学习党史与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做到学而不厌、常学常新。要立足党情,读好无字之书,既读史实,又品精神,既看现象,更究本质不断夯实政治理论基本功。
注重学习党史、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凝聚前进力量,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为一名党员。要从党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学习党史总结经验相结合,把党史学习与推动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
中共湖南省财贸医院委员会第三党支部 邹丹蕊
杨 柳
医学影像科(二)医师
经过一段时间对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学习,联系当前我的所见所闻,的确有很多感触,真切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英明,真切感受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伟大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好,国家的实力一天天比一天强。
众所周知,中国近代100多年的屈辱史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远的痛。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然后是一个个的不平等的条约,最后的《辛丑条约》彻底把中国打入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制度,之后又是军阀混战,直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透过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我们才彻底改变这一局面。
纵观整个中国近代史,在这片饱受苦难的土地上,从农民起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八年抗日,三年内战,各方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就这样100年过去了,但大家都就应清楚;历史老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他选取了中国共产党。事实也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透过学习,我深刻的体会到我党的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得来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的武装发动,在动乱的年代为人民开路,朱德,彭德怀,叶剑英,刘伯承等一批元帅运筹帷幄,在无数个不眠夜的灯下统领大军为百姓作战。工农红军从1928年起,不断在全国范围内扩大,结合了不怕死的爱国战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顾一切只为革命的胜利。最难忘的是红军的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横渡金沙;铁索桥再险,同样能够征服;饥寒交迫再苦,同样能够忍受。是的,我们牺牲了很多的战士,但是我们最终以一支部队的名义克服天险,走完长征。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路程上,只要回首长征就点燃了一种精神,照亮了一个民族,我觉得,无论将来我们走到哪里,长征将会是一首精神之歌,不断唱响耳畔。
我们的历史也有创伤,那惨烈的日军30万人南京大屠杀至今仍是我们心头无法抹去的阴影。1937年日本的侵华行为,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他们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他们惨无人道的行径毫无天理。但是中国共产党没有被吓倒,反而拍案而起,在全国范围内与日本鬼子斗争到底。在艰苦的环境下,在被动的局面下,我们党充分集中才智,密切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历经8年最后捍卫了祖国的尊严。这当中多少优秀的爱国爱党人士牺牲,多少无辜的善良百姓受害,但是,中国共产党挑起了职责,强忍悲痛,义无反顾。
在党过去的百年的历史上,经济发展不常提及。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我们确实无法一心一意发展生产力。可此刻不一样了,历史已经被我们改写,在新时期,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世界证明,我们的经济同样能够向革命一样焕然一新,有理由相信,我党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长远战略为计,以远大目标为航,在今后的百年谱写更加辉煌的奇迹,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共湖南省财贸医院委员会第四党支部 杨 柳
陈 英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
最近一段时间,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回顾我们党一百年来的光辉历程,我深刻的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非常不容易的,走过的路更是异常艰辛坎坷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中华大地千疮百孔,满目疮痍,饿殍满地,内有军阀混战,外有帝国压榨。可是,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了人民当家做主,党的创始人们,伟大的革命先烈,他们顶住重重压力,冒着生命危险,于1921年创立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一步步走来,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通过学习党史,有许多我以前不曾知晓或记忆模糊的事件都渐渐清晰明了和更加深刻了。回顾中国共产党100年来的光辉历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奋斗。
学习党史,是对建党百年光辉历程的致敬,也是对党事业发展前进的激励。在党史的学习中,我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每次会议对革命运动的发展助推作用,也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初心的坚守和对使命的担当。学习党史使我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
今日,我们学习党的历史就是为了吸取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党的全部历史都是从中共一大开启的,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我们要充分借鉴历史,解决好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学好党的历史,了解过去才能把握今日,把握今日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明天。当下,我们从革命先辈的手中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在党的领导下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新的号角已经吹响,新的伟大征程已经开启,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员,我们要铭记党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传承好党的红色基因与革命精神。我相信,在党的带领下,我们的祖国将更加的繁荣与富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唯有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在学党史中回望初心,坚定信念,勇于创新,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中共湖南省财贸医院委员会第五党支部 陈 英
离退休第一党支部 李起焱
初心如镜,平凡而伟大,执着且神圣。
图国家独立,谋民族复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于是,十三先贤高举馬列主义旂织,上海揚帆。
于是,无数先辈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新中国诞生,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于是,求真务实,拨乱返正,改革开放,创造无数奇跡。
于是,实锤反腐倡廉,老虎蒼蠅一起打。
于是,掃黑除恶扬正气,关系后台一起揣。
于是,精准扶贫攻坚急,小康路上无落伍。
于是,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
航母下水,歼二0翔天,大驱扬帆,以武止戈,东风劲掃残云。
于是,果断封城,逆行武汉英雄创造奇迹,举国围歼送瘟神,玉宇澄清万里埃。
于是,全球抗疫唯我担当,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世界人民斉点赞。
于是,反霸豪言掷地有声,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民不吃这一套!
于是于是,于是…
只因党的心里是人民,人民一心向着党。
中国之幸,中国人民之幸,是我们拥有一个光荣、正确、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親愛的党啊,祝你生日快乐!
离退休第二党支部 李 渝
蝶恋花 · 清明忆霞女
参观清水塘中共长沙历史馆,肃立观看毛泽东和杨开慧在清水塘居住的一幅油画,怀念敬佩,感慨不已。清明至,填《蝶恋花》缅怀先烈。
清水相携明志誓,霞女怀情,遥念君国是,
比翼鸿鹄谋大事,旌旗漫卷环球赤。
云暗低沉魔横恣,血染荒坡,悲悼骄杨氏,
信念如磐石浩志, 流芳千古香飘世。
- END -
撰 文/唐 丹
编 辑/陈思思
审 核/杨丽君